第三章 祥瑞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这些都是寻常老百姓吃的东西,味道也说不上好吃,就是家里有点余粮的老百姓也不爱吃。宫里又怎会采购这些东西呢?”王承恩一脸讨好的笑着回道。

    “原来是百姓都不爱吃的低贱粮食,那又是谁进贡上来给陛下当寿礼的?”李康妃撇着嘴问道。

    “这......奴婢也不知是谁进贡的?”王承恩早就看到箱子贴的礼单上写的是纪王朱桓的名字,但他哪敢说出来,只能装作不知道。

    “这上面不是有写的吗?”田贵妃指着木箱上的礼单说道,边说着边拿起礼单看上面的字。

    “弟钦封纪王朱由桓,呀,是皇叔送的啊?”田贵妃睁大眼睛讶异的说道。

    “纪王真是的,陛下大寿怎能送这种东西当寿礼呢?”李康妃听到礼物竟然是朱桓送的,当即不悦的说道。

    “这种东西怎么了?臣妾觉得这份寿礼,倒是挺别致的。”一旁的懿安皇后张嫣早就看李康妃不顺眼了,讥讽道。

    “依臣妾看,皇叔送给陛下这三样东西是让陛下见识一下普通老百姓一日三餐吃的是什么,要时刻不要忘记百姓,臣妾觉得比那些珍宝字画要强的多。”懿安皇后张嫣知道李康妃一直看朱桓不顺眼,当年要不是她明里暗里的护着朱桓母子,朱桓早就被她害死了。

    而且张嫣一直怀疑当年派人毒死朱桓母亲常氏的就是李康妃,当年天启的乳母客氏一直看朱桓母子不顺眼,一直试图谋害他们但都没有得手,反而等到天启死后没多久常氏就被毒死了,那时客氏已经被崇祯关进浣衣局了,能下手的只有李康妃了。

    这时见李康妃对朱桓仍充满敌意的挑拨离间,忍不住便与她顶撞起来。

    李康妃与张嫣的话早就被崇祯听到了,见两人语气中充满火药味,不能在假装没听到了,于是走过来跟二人说道:“朕也觉得桓弟这份礼物不错,朕长在深宫从未见过普通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平常吃的又是什么,他能有这份心朕很欣慰。”

    “陛下说的是,皇叔有这份心就够了。”周皇后见崇祯也这么说了,连忙出来打圆场。

    但李康妃仍不打算放过朱桓,阴阳怪气的说道:“老身虽然在深宫中也经常听人说起这位纪王在荆州为陛下筹集军饷,听说这次立下大功的天武军的军饷就是由他一手筹措的,没想到当年那个性子乖张的孩童,一被放出去竟如此能干。”

    李康妃这句话刚说完众人的脸色都变了,尤其是崇祯原本充满喜色的脸顿时变得铁青。一旁的周皇后看到陛下的模样顿时着急起来,连忙向懿安皇后使了个眼色。

    张嫣本就极为聪明马上就明白李康妃话中之意,这是要置朱桓于死地,顿时顾不得身份顶撞道:“太妃这是说的什么话?陛下将皇叔封在荆州也是遵照祖宗家法,况且皇叔的那个盐课大使的身份也只是个虚名罢了,事情都是巡盐御史宋一鹤在做,只不过下面的人将功劳算在小叔身上罢了。”

    这时崇祯也明白过来李康妃的用意,脸上挤出笑容,说道:“桓弟只是挂个虚名罢了,就这样下面的大臣们弹劾他的折子数不胜数,看来朕当初确实是鲁莽了,祖制亲王不干涉朝政,朕以后会注意的。王承恩,去把纪王的贺表找出来,看看他为什么要献这三样东西。”

    “是,陛下!”王承恩顿时松了一口气,刚才几位主子的争吵他都听在耳里,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朱桓的贺表埋在一堆宗室呈上来的贺表当中,王承恩翻了好一会才找出来,找到后连忙一路小跑着呈给崇祯。

    “你直接念吧,也让太后和太妃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崇祯当着众人的面说道。

    “是,陛下。”王承恩嘴里一边回应,一边将贺表展开来一字一句的读出来。

    朱桓在贺表中先是恭贺皇兄生辰大喜,继而又吹捧了一番最近朝廷取得的对反贼的胜利,言道今日能取得这么大成就皆是皇兄知人善任、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众将感念皇兄大恩无不奋勇杀敌等等,一顶顶高帽不断的送上来。

    这份贺表是杨景宽所写,朱桓只不过是照着抄而已,杨景宽本身文采非凡,写个贺表还不简单。

    贺表中最后才提到为何要献上玉米、番薯、洋芋作为寿礼,将这三样作物的产能、优势、作用一一进行说明,并向崇祯建议希望朝廷能够将这三样作物在受灾比较严重的省份进行推广。

    众人听完朱桓的贺表这才明白过来他为何要献上这三样东西,崇祯听完之后脸色总算好起来,笑着跟众人说道:“想不到桓弟才到荆州一年就能体会民间疾苦了,这三样东西果真能起到这么大作用?”最后一句话却是对王承恩说的。

    “回陛下,奴婢也不是很清楚,洋芋京师的老百姓倒是经常吃,其他两样奴婢也很少见到。”

    “陛下,在本宫看来,皇叔献上的才是真祥瑞,其他的祥瑞都是地方官员杜撰的。”张嫣跟崇祯说道。想起以前先帝在的时候也有很多官员献上祥瑞,当时掌权的魏忠贤将献祥瑞的通通提拔上来,她曾几次三番的劝说过天启不要轻信什么祥瑞之说。

    “皇嫂说的是,如果这三样东西果真如桓弟说的能起那么大作用,那还真的是祥瑞了!”崇祯一向很尊重这个嫂子,笑着回道。

    “陛下,懿安刚才说的很对,你明日就找几个大臣问问,这几样东西是不是真能填饱百姓的肚子,如果真的能让百姓能吃饱肚子那么他们也就不会再想着造反了。历代以来朝廷光靠围剿是剿不完反贼的,还是要百姓吃饱饭才行。”这时刘太后也站出来温声说道:“陛下是个英明天子,天下太平不是树里长几个字,而是士民工商,各安其位。”

    “是,儿臣谨记太后的吩咐。”崇祯见刘太后也这么说连忙应承下来。

    李康妃见刚才的挑拨不成,嫉恨的看了张嫣一眼,心道看你能护到几时?

    张嫣却瞧也不瞧她一眼,笑着跟崇祯说道:“太后说的是,陛下不如就让那个说树里长字的知县限期把那棵树献到宫里来。”

    崇祯听到皇嫂这么说不由的笑了出来,连着刘太后、周皇后等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田贵妃娇笑着说道:“那可难为那个县令了,只能连夜伪造了,一旦被识破可就是欺君大罪,只能悬梁自尽了。”

    崇祯长叹道:“唉,朕也知道他们是在欺瞒朕,但水至清则无鱼,祥瑞之事自古有之,从未有人能禁绝,这些臣下无非也是讨朕欢喜,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罢了。”

    “陛下能明白就好!”刘太后点点头说道。

    “回太妃娘娘,个头稍大红皮的是番薯,个头较小黄皮的是洋芋,老百姓也叫它土豆。这几样东西都是从海外传到我大明的,有些地方的老百姓当做主食。”王承恩指着这两样作物回道。

    “竟然是吃的东西?怎么宫里从来没见过?”田贵妃惊讶的问道。

    当然他高兴并不是一下收了这么多贺礼,整个天下都是他的,还在乎这点东西吗?他高兴的是自去年年末以来,各地剿匪的成果陆续显现,先是天武军主将、湖广总兵赵光霁连克王光恩、王国宁、杨友贤等部,并最终招降王光恩残余部众,紧接着靳州参将张镇芳大败刘国能部,并将其招降。但这些所有的反贼加起来也不如张献忠受降、李自成大败只剩十八骑来的让崇祯高兴。

    刚才在王公大臣们的赐宴上崇祯还特意表扬了立下大功的熊文灿、洪承畴、孙传庭等人,当然最大的功劳还是要归到兵部尚书杨嗣昌身上,如若没有他提出的“十面张网”的战略部署也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杨嗣昌在众人羡慕、嫉恨的目光中接受了皇上的称赞,尽管他对于三边总督洪承畴与陕西巡抚孙传庭数万大军围剿李自成部竟然还能让他跑了大为不满,但毕竟短短一年之内数十股反贼灭的灭,降的降,剩余的反贼势力已然兴不起什么风浪了,这等成果令杨嗣昌本人也是发自内心的满足。

    崇祯正在欣赏某位官员献上的字画,还未转过身子来看是什么东西,就听到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王承恩回道:“禀娘娘,这几样东西是玉米、番薯、洋芋。”

    “这个就是玉米吗?名字倒是挺贴切。”刘太后从木箱里拿起一根玉米笑着说道。

    “那这两样哪个是番薯,哪个是洋芋?”一旁的李康妃问道,这位李康妃是崇祯的父皇明光宗的妃子,颇受光宗宠爱,同时也是明末三大案之一的“移宫案”的主角。这位倒也是个奇人,当年天启皇帝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就是被她凌辱致死的,但当朱由校登上皇位之后并没有处罚她,反而将她尊为康妃。

    又如:某县上奏,本地有一千年槐树,早已枯死,今竟又发出春芽。

    总之皇上过一个生日,整个天下都异象频生,至于官员们呈上的贺表更是满纸歌功颂德之语,令人读之肉麻。

    除了贺表之外,各地官员进贡的寿礼也无不费尽心机,一份比一份奇巧,一份比一份珍贵,尤其是江南与广东、福建一带的官员献上的各种海外奇珍,更是闻所未闻。

    刘太后等人在一份寿礼面前停下来,疑惑的看着这几样东西,几人小声讨论了几句,竟没一个人认得箱子里装的这三样东西是什么。

    “陛下,这几样东西是什么?”田贵妃仗着崇祯的宠爱,娇声问道。

    “没想到陛下过个生日竟也能发笔小财!”刘太后在周皇后的搀扶下看到这么多贵重的寿礼忍不住笑着说道。

    “母后说笑了,朕早就下过旨意,如今国事艰难让各地的文武百官不要费心为朕准备寿礼,有这份心就行了。”崇祯话虽然这么说,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于是很快各地呈上的贺表中千奇百怪的祥瑞就出现了,例如,某州知州上奏本地大雨,冲刷泥土,遍山山石化作玉石;

    又如:某县奏报,有山民上山伐木,树中有“天下太平”四个大字;

    除了各地的官员进贡寿礼之外,各地的藩王当然也不落后,有的藩王甚至在贺表中请求能亲自进京为皇上贺寿,崇祯当然不会同意,但也没有责怪,只在诏书中回道有这片心意就行了,进京就没必要了。

    后宫中,崇祯的养母刘太后、李康妃,皇嫂---被封为懿安皇后的张皇后,还有周皇后、田贵妃、袁贵妃等也在?仁獭⒐??闹敢?拢?凵妥鸥鞯叵咨侠吹暮乩瘢?袢展?锬训谜诺平岵剩?苹鹜?鳎?鞴?腻?梢材训镁墼谝豢椤

    崇祯今日一上午都在皇极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下午又在在京五品以上官员的赐宴上难得的喝了几杯酒,酒意微醺刚刚才返回到宫中。

    例如五省军务总理熊文灿进贡的寿礼中就有两支一尺多长的碧玉如意,一对直径一寸多的珍珠。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有的地方官员献上的贺礼是一幅反映本地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的画卷,难得这位官员画工精巧,画的惟妙惟肖,令崇祯印象深刻。

    崇祯十一年二月初六,京师紫禁城皇宫内,今日是大明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检的生日,礼部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在筹备为皇帝陛下祝寿。

    除了例常的庆祝活动外,京师也难得在今日没有宵禁,允许百姓通宵达旦的为皇上庆贺生辰,在京的文武官员、王公大臣们纷纷向皇上进献贺礼、贺表,不在京城的官员也趁此良机上表祝贺,更有许多官员献上祥瑞。

    崇祯早已不是当年刚刚登基时的模样,如今他已在皇位上坐了十年之久,什么事情没见过,因此早早的就下诏禁止各地官员进京献祥瑞,但是自古以来像这种拍马屁的活动就是屡禁不止的,更何况还是拍皇上的马屁。既然皇上下旨不让进献祥瑞,那就变个法子上贺表报告本地出现祥瑞总可以了吧?

阅读大明最后的藩王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