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物理学刊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同时组织农庄里闲置劳动力抓紧时间抢修水渠、水坝等水利设施,并且帮助佃户赶在梅雨季节到来之前统一修缮房屋居所,使佃户能够安心劳作。

    沈清阳还有一项由朱桓亲自交代的重要任务就是引进玉米的种植,虽然现在还不是玉米种植的季节,不过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好。

    玉米最早传入中国的记载是在嘉靖年间,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最早记录了当地种植玉米,之后陕西、云南、贵州、南京、浙江、河南、山东等地陆续有记载开始种植玉米,可见当时玉米传入中国是通过多个途径进入的,但是湖广地区的种植时间相比其他地区要晚的多,直到清初才有记载。

    由于玉米可以和其他作物相间种植,并不会耽误小麦或者稻米的生长,可以实现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

    从朱桓前期让人了解的情况来看,玉米之所以始终未能扩大种植规模关键就在于当时的人还没有发现太多的吃法。(在当时许多县志记载中玉米的用途始终作为酿酒之用,或者直接生食或煮食。)

    朱桓作为从后世穿越来的北方人恰恰知道最能体现玉米价值的一种吃法,那就是煎饼,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作为北方面食以外的补充。

    席间,朱桓还向宋应星提出想要创办一份专门介绍格物学的月刊,每月发行一期,内容可以采自历代学者有关格物致知的论述,可以翻译自西洋传教士传入的自然科学,也可以接受各地士子的投稿。

    宋应星对朱桓的这一条建议特别感兴趣,详细询问了如何发行、采编、士子投稿如何加以选择等等问题。朱桓将后世的杂志如何创办一一为他讲解。

    这本月刊的名字也采用朱桓的建议命名为《物理》,物理一词在中国早已有之,但与后世所说的物理一词含义不尽相同。

    由于玉米的产量在平原地区与其他农作物比如小麦、稻米相比并不占优势,只有在山地种植产量优势才能体现出来,而且玉米作为粮食一开始并不受百姓青睐,是作为酿酒之用。

    所以沈清阳选择了靠近潜山附近的丘陵地带作为种植试验区,划出一百亩山地专门种植玉米,安排有经验的老农负责,至于种子则准备从河南南阳府引进,如果确认玉米产量确实比其他作物要高,以后就会将所有的山地全部种植成玉米。

    总之筹备《物理》学刊发行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仅靠宋应星一人显然是不够的,朱桓也不强求马上就能发行,他需要等到《天工开物》正式出版以后,引起天下士子们的注意之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发行,这样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否则就会像其他的书籍一样淹没在历史的浩瀚海洋之中。

    荆州这边正紧锣密鼓的准备出版之时,远在黄州府的蓝溪农庄也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情形,进入四月之后农庄的田地里开始种植水稻,这项工作已经由沈清阳主持着提前做好了准备,农庄提前从各地购买了大量的农具、耕牛、种子,通过借贷或者出租的方式供佃户使用。

    明朝的印刷业十分繁荣,这得力于大明自建立之初就鼓励藏书、印书。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就曾“命有司访求古今书籍,藏之秘书府,以资览阅。”洪武元年又下令免除书籍税,大大刺激了印书业的发展。

    到了中叶以后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刻书成为一项重要的手工业,专门从事书籍买卖的“书商”队伍日益壮大,形成了京师、江南、福建几大书市,其中尤以江南最为发达。

    朱桓希望借《物理》学刊的发行,能引起一部分士子转而研究自然之理,从而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朱桓相信此时的明朝是有这么一部分学者已经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从万历年间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以来,受到一小部分士人青睐,开始重视西方之学,这其中的佼佼者如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不仅翻译了西方众多的著作,还参与编写大明第一部采用西方历法的《崇祯历法》。

    《天工开物》的全稿已经完成,很快就进入雕版印刷阶段,这部分有专人负责,宋应星暂时将这块工作放下,转而开始向熟识的亲友写信请他们前往荆州一起参与《物理》月刊的编写工作。

    宋应星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江西老乡王宣,王宣早前著有一本《物理所》以象数言物理,颇有见解,对宋应星有很大的启发。因此他打算写信请教王宣是否可以将他的著作刊登于《物理》学刊上。

    物理一词始见于《淮南子览冥训》:“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三国时吴国人杨泉著有一本《物理论》,乃是一本讲述自然哲学的著作,此书已经失传。古人所说的物理一词指的是世间一切事物之理,探究的是哲学范畴,与后世的自然科学含义不同。

    朱桓始终认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开始拉开差距就是从明朝中叶以后。明朝中叶以后随着王阳明心学的发扬光大,士大夫们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道德修养,始终局限于哲学范畴。而西方在走出中世纪之后,经过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洗礼,通过大航海不断的扩大认知领域,开始从自然现象研究自然之理,逐步赶超并拉开与中国的差距。

    宋应星带着满满两大箱《天工开物》的草稿于三月下旬正式抵达荆州城,朱桓早已派人在码头等候,接上宋应星主仆二人之后直接赶往纪王府。

    对于这位后世大名鼎鼎的人物,朱桓自然是客气有加,不仅亲自在承运殿接见,令宋应星倍感惶恐,晚上又在王府内大摆宴席,为他接风洗尘,席间不仅承诺会出版这本著作,还会专门成立一个著书局由宋应星担任主编,邀请知名的格物士子一起研究出版一本格物学月刊。

    为表示对此次出版的重视,朱桓已经让人收购了一家印书坊,聘请全荆州最好的雕版师来雕版,虽然此时已经有活字印刷术,但活字印刷的质量始终比不上雕版印刷。当然雕版印刷所花费的时间及成本要远远超过活字印刷,朱桓不惜花费巨资也要出版这本著作的目的就在于引起士子们的关注,彼时士人家稍有余财的皆喜欢收藏书籍,一本印刷精良的书籍无疑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阅读大明最后的藩王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