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天工开物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wx.org

    朱桓是想要通过这本书来逐渐改变大明重心学轻格物的观点,尽管《天工开物》记载的十分详细,但不能否认的是它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正如评价中所说的它是一本“工艺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科学著作,因为书中涉及到的科学理论十分稀少且浅显,这正是明末华夏与西方逐渐拉开差距的真正原因,例如比《天工开物》晚一一个月出版的笛卡尔的《方法论》的附录《几何学》中引入坐标,标志着几何问题可以用代数来表达,带来的是革命性的进步。

    朱桓不仅仅要开一家印书馆,他还要开译书馆,将西洋的学术理论翻译过来,将西学东渐发扬光大。

    而且朱桓还有更深一步的考虑,此时占据大明思想主流的还是传统的理学观念,这一观念束缚了社会的发展,要想改变这一思想观念,最好的方式是发扬与之同出一源,却又大相径庭的思想。

    明末有一思想流派带有强烈的工商意识和平民观念,鼓励治产致富,传统儒学观念注重的扬公利抑私利,而这一学派则肯定私利的重要性,认为私利乃百姓之私百姓之利,这已经是近代重视私有财产的重要理论。

    这一学派正是源自江西士子王艮的泰州学派,虽然此时的泰州学派学说纷杂,并未形成统一的理论,而且许多将泰州学派思想发扬光大的人物大多都已去世。

    宋应星乃是江西人,与江西的士子交流密切,这些人中就有不少受泰州学派思想影响的士子,例如著有《物理小识》的方以智就是其中之一。

    朱桓对此的解释是书中记载了大量农作物种植的技巧,以及各种工艺的制作方法,这些都可以为以后农庄和产业的发展有帮助。

    朱桓没有将他心中的计划完全说出,他不仅仅是想要出版宋应星的这部《天工开物》,在原本的历史上这本著作将会在今年也就是崇祯十年五月份正式出版,但出版之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仅仅在几年之后大明灭亡,这本著作也就彻底埋没了。清修《四库全书》将这本书剔除,之后就仅仅在民间流传而已。后世的《天工开物》还是从国外流传回国内的。

    直到一个月前,前宣大总督杨嗣昌托人转送来一封信,信却是刚刚就藩荆州的纪王殿下亲笔所写,这让宋应星感到无比惊讶,这本书成书之后仅仅抄录了几本送给亲朋好友鉴赏,并没有对外宣传,不知道纪王殿下是如何得知的。

    当时杨嗣昌尚在袁州为父丁忧,接到朱桓的书信托他到分宜县县学寻找一个叫宋应星的教员,并转交给他一封信。杨嗣昌这几年来一直与朱桓保持书信上的联系,这点小忙当然不会拒绝。虽然他也奇怪朱桓如何知道这么一个声名不显的教员。

    朱桓在信中写道听闻宋应星正在编写一部描述大明农业、手工艺发展集大成的一部著作,愿意出资刻印并出版,使之能够流传于世,彰显大明的繁荣盛世。并且还在信中表明如果他愿意纪王还会出资建立一所陈思馆,邀请天下的学者匠人一同考证书中记载的真伪,并将每一篇单独扩编成一部著作,如果他愿意的话就由他来主持这项工作。

    三月中旬,宋应星抵达湘水河畔,租了一条客船顺着水路直达荆州,此时的他还没有意识到此行会给他或者大明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荆州城中纪王府,朱桓正与陈其猷等人商议出资收购一家印书馆,同时在城中买下一座院子作为宋应星抵达之后编写著作的场所。

    陈其猷并不理解朱桓为何如此重视宋应星,他此前听朱桓讲起宋应星生平,还以为宋的这部书是关于宋代张载关学的理学著作,没想到却是记录大明民间农学、手工艺发展的书籍,这些杂学是不受传统儒家弟子所重视的。

    不多久细雨靡靡飘落大地,行人纷纷取出斗笠蓑衣披在身上,老人也就随身携带的蓑衣盖在箱子上,自己却连件遮雨的东西也没有。

    “老爷,您怎么把蓑衣盖箱子上?小心着凉了!”宋大连忙将头上的斗笠摘下来给老人戴上。

    “老夫淋点雨没关系,箱子里的草稿是我毕生的心血,千万不能被淋湿了!”

    正是后面这一条彻底打动了宋应星,因为在他编辑这本书时受限于资金,手头没有余钱去一一考察验证书中的记载,这正是他心中最大的遗憾,如果纪王愿意资助他将著作完善并加以验证,那么这本书将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所以当宋应星接到信后立即决定携带全部草稿前往荆州府,临走前与众好友商议,一旦纪王真的出资成立陈思馆,将会邀请他们一同前往共同主持这项工作。

    这本著作正是宋应星在分宜县任教职期间所著,可以说是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但由于大明官员的俸禄十分低廉,何况他还是个不入流的教员,身无余财,无力出版此书。

    虽然挚友涂绍煃已经答应他会出资为他刻印,但宋应星也清楚,此书虽然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但书中的内容并不受当时士子的关注,书商们也不愿意出版,仅仅是靠涂绍煃的关系才勉强答应刻印的,即使出版了没有人愿意购买,所以他一直犹豫不决,既想让这本著作能够流传于世,又不愿欠人人情。

    “宋大,到前面找个地方休息会吧,看样子要下雨了。”老人抬头看了看天色,见东北方向飘来一阵乌云,看样子不久就有一场春雨到来。

    忠厚汉子回头应了一声:”是,老爷!”

    这个老人乃是江西袁州府分宜县县学教谕,在明朝官职序列中乃是属于不入流的教职人员,名叫宋应星,在整个大明这样的人物多的数不清,仅仅是个无名之辈,就算有声名也仅仅局限在家乡奉新而已。

    宋应星与兄长宋应升在万历四十三年中的乡试中高中举人,而且是名列前茅,整个奉新也仅此二人高中,被当时的人们成为“奉新二宋”,但接下来命运仿佛跟二位开了一个玩笑,两人六次参加会试,均已失败告终。

    宋应星虽然在这个时代声名不显,但在后世却大名鼎鼎,无人不知,就因为他的一部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老爷,从这里到荆州还要走半个月的时间,您身体又不好,千万要注意啊!”宋大知道老人脾气执拗,劝道。

    “老夫会注意的,到了醴陵就好了,从那里换上船就可以直达荆州了!”老人直起身子望着荆州的方向,眼睛里充满了期待与向往。

    分宜县,明代隶属袁州府,与湖广布政使司长沙府相邻,虽是毗邻而居,但由于中间有武功山脉相隔,所以两地交往并不频繁,至于生活饮食习惯更是千差万别,两地交通大抵通过萍乡县与醴陵县之间一条狭窄的驿道。

    阳春三月,驿道两侧的草木已渐渐茂盛起来,尽管天色还早,但路上的行人却并不少,大多是往返于醴陵与萍乡的行脚商人。

    行人中有一骑驴的老人显得格外引人注意,老人大约五十多岁,一身粗布衣衫,虽然破旧但还算干净,老人身前还有一忠厚的汉子牵着驴。驴子背上驮着两只木箱,一边一个,老人不时的将双手搭在箱子上抚摸一阵,显得十分爱惜,脸上却挂满了忧愁。

阅读大明最后的藩王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wx.org)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